>>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2021 -> 千年古县文化隆德 -> 乡村振兴
以法为基、以德润心 杨野河村用法治书写文明乡村答卷
2025-08-21 08:44:23   
2025-08-21 08:44:23    来源:宁夏日报客户端

  8月19日,刷着固原市隆德县神林乡杨野河村党支部书记杨银贵的短视频,记者走进位于隆德县的“全国文明村镇”杨野河村村委会,村内道路水泥硬化通到家家户户大门口,生活污水管网排放治理全村覆盖,村民在新建的1500平方米文化广场闲坐议事……看到如此美丽的新农村景象,村民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很难想象,2021年前的杨野河村,不仅干群关系紧张、矛盾问题突出,村集体经济也一直落后,群众对村干部和村务工作信心不足。

  “杨野河村为人称道的变化源于法治乡村建设。”隆德县司法局普法室刘媛媛介绍道。

  先进村的“领头杨”

  “法治乡村建设是一场润物细无声的持久战。”今年53岁的杨银贵,源于父亲就是“赤脚医生”的影响,1999年起担任杨野河村卫生室村医,他常年背着药箱,一走就是一整天。2018年,杨野河村换届选举,村民们一致推选杨银贵担任这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的“领头杨”。

  法治乡村建设,法律宣传是关键一环。杨野河村翻天覆地的变化,靠的就是“民主法治”这四字秘诀。杨银贵说着带领记者参观起6月份新建好的“银贵调解室”。原来村民遇到点小事容易起争执,杨银贵就挨家挨户上门,给村民普及法律知识。现在大家学会了用法律来维护自身权益,村里的大事小事都有章可循,风气自然好了很多。

  此外,针对宅基地、遗嘱继承等问题,神林乡司法所所长邱鹏举在每月两次的村民大会上,会带领专业的律师到村里开展法律咨询和普法宣传。同时,通过村干部的示范作用,带动村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支部提议、村两委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大会决议。现在,杨野河村不仅让村民直接参与村级事务管理,还探索出了一套村级重大事务民主决策“四议两公开”机制。2019年,杨野河村成功摘掉了“软弱涣散”的帽子;2021年,该村被评为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并连续三年被评定为“五星级党支部”。

  用50积分以德服人

  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可获得不同等级的积分,积分后可以在爱心公益超市兑换生活用品,这一举措逐渐改变了村民们的观念。

  8月初的一场大雨导致杨野河村一组杨某家的后院围墙倒塌,此围墙连着村道,倒塌的泥土、石块横在路中间,严重影响了村民出行。10年间,杨某一家多次在维修墙面时违法占用村道扩建,引发了不少邻里矛盾。杨某不在家,家中60多岁的父母也不能做主。一时间各方矛盾成为压在杨银贵肩上的重担。

  “先拆了,再砌一堵新墙。”杨银贵说干就干,转天就扛着锄头、镐头开始施工,村民见此也从村里拉来了砖块,土墙变砖墙,道路也扩宽了不少。

  在随后的村民大会上,杨银贵当着全体村民大会的面表彰了杨某一家,50积分的最高等级换来了全新的四件套,没想到这招“先斩后奏”却引来在外务工的杨某强烈不满。杨银贵拉着气势汹汹的杨某坐下,“六尺巷”的故事讲了又一遍,以法约束、以德服人,人亦服。最终,杨某喊了一声“杨叔”,笑着回家了。

  村民的事是最要紧的事

  在民主法治的保障下,杨野河村的经济发展迎来了春天。如今的老年饭桌,更是成为了杨野河村的一道独特风景。每到饭点,这里便会热闹非凡。村里的老人们,或拄着拐杖,或坐着轮椅,纷纷来到这里。新时代文明实践驿站、爱心洗衣房、爱心理发屋、红色放映室、老年饭桌等7个功能室更是让村民们直呼方便。

  杨野河村3组的张某今年48岁,没有结婚没有孩子的他仅靠3亩半地收入维持生活,加之父亲去世、母亲患病等一系列变故,张某3级精神残疾越来越重。杨银贵经村民大会决议后,为其安排了公益性岗位,还申请了低保,农机服务队每年还帮张某家代耕代种。

  有所养、有所乐、有所安的乡村文明让杨野河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先进村”。村里的项目都是通过村民大会和民主协商会议等形式一起商量着来的,每个人都出谋划策,特别有参与感和归属感,大家共同规划村庄的未来发展方向。

  法治的力量,正悄然改变着杨野河村的社会风貌,让这里成为一个和谐宜居的美丽乡村。(宁夏法治报记者 李娜 )

【编辑】:王雪玲
【责任编辑】:邹炜新